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

  1. 公司动态
  2. 2023

大湾区基金积极布局智能传感器行业,服务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大湾区共同家园
2023年04月19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地缘政治等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拥有国内最大的智能传感器应用市场,而智能传感器作为我国重点卡脖子领域,其产业链安全意义重大,实现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及发展基金(“大湾区基金”)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智能传感器行业等“卡脖子领域”。基金充分发挥境内境外的联动优势,围绕核心技术壁垒和国产替代市场空间等特点,投资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优势、较强湾区关联性的优质项目,并推动投资企业于大湾区拓展业务布局,服务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能满足采集、处理和交换信息的要求。相较于普通传感器的信息采集,智能传感器的精密度更高、成本低、具有编程自动化能力。智能传感器行业上游为材料、元器件、设计工具等供应商;中游主要为制造、封装、测试企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目前,中国的中高端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急需实现“国产替代”。从全球智能传感器的产量结构来看,智能传感器主要被美、德等国主导,代表公司包括美国MEAS传感器、美国凯勒、德国西门子等。中国智能传感器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待提高,中高端智能传感器90%以上依赖于进口。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巨大,增速快,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年均速度近10%。智能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等中游环节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能够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游环节的材料、元器件、设计工具以及下游环节的汽车电子、工业电子、消费电子、通信电子等领域集成产品如各类精密仪器、高端器械等同样较为关键,具备投资机会。

在新技术崛起、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智能传感器行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国产厂商迎来替代的绝佳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崛起和融合,正在带动智能传感器技术不断深入交通、工业、消费等各个细分领域,叠加政策大力推动,行业景气度正在快速提升,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国产厂商迎来替代的绝佳机遇,智能传感器也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大湾区基金积极布局智能传感器领域

大湾区基金充分发挥境内境外的联动优势,积极布局智能传感器行业:

一是系统持续的行业梳理。基金深入研究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情况,对智能传感器行业进行系统、持续的梳理。同时,基金聚焦智能传感器重量级产业合作方、大厂生态,挖掘了大量优质的潜在投资标的。

二是“四位一体”资源的积累。基金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注重积累、维护智能传感器行业内的政、企、投、研“四位一体”多维度人脉资源,并已组建了一支由智能传感器领域资深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以便利用专家智库的前瞻视野和先进经验。

三是完善人才与项目储备机制。基金鼓励现有投资团队进行细化分工,按照智能传感器的不同领域各有侧重,便于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深化。在项目储备方面,基金围绕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特点,结合自主开发的全球创新搜索平台,加强对优质项目的搜寻与挖掘。通过建立四级项目库(大库、中库、小库、重点库)的形式,进一步积累项目储备量,不断深入研究库内项目,以便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关键卡位标的。

四是核心卡位点的项目布局。基金在智能传感器行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核心卡位点均有项目布局,投资了国内领先的全硅MEMS振荡器供应商麦斯塔、全球领先的无接触式手势识别和体感方案供应商Ultraleap、国内领先的AR模组供应商光舟半导体、国内卫星定位芯片龙头华大北斗等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优势、较强湾区关联性的优质项目。基金积极推动被投企业在大湾区内拓展业务布局,服务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五是与重要产业方建立合作关系。基金注重与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产业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利用合作方丰富的产业经验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基金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项目价值判断以及产业赋能方面均带来了巨大助益。

六是积极研究组建智能传感器基金。为更好地支持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大湾区基金积极研究组建专门投资智能传感器领域项目的基金,为行业内的优秀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能级跃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